为荷而来
摄影:刘家荣
2019 07-15
佛佑
摄影:陈明
2019 07-15
文化,以物质为基础,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的发展而发展。在物质与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总会推陈出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缅甸,佛教文化的影响却是历经2000多年的根深蒂固。小乘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公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人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捐钱修佛塔,他们注重冥思,轻视现实,克己求善,希望通过放弃对现实世界的一切物质追求来实现解脱,达到涅槃。行走在缅甸的街头,琳琅满目的摊位里遍布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商品,佛教渗透到缅甸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更渗透到他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中。
忘“形”得“意”
摄影:胡延松
2019 07-15
《倚天屠龙记》里有这么一段: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 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然忘形而得意也...... ” “忘形得意”出自《晋书.阮籍列传》。本指因心意志趣获得满足而物我两忘。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指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练过书法的都知道,写字是一个从描红,到临摹,再到融入自我发挥的过程,仔细一想,这也是一个由形而及意,忘形而得意的过程。名家的楷书庄重严整,行书神韵飘逸,草书龙飞凤舞,他们的起点都是对外形的机械模仿,终点都是对神意的自我认知。 拂去史册尘埃,名家们“忘形得意”的文化思想熠熠闪光、一脉相承。唐代李邕初学王羲之,后得其意而忘其形,以笔力雄浑,风骨劲拔自成一格。宋代欧阳修初接触李邕的字时,并不喜欢,但后来“好之尤笃”。他写的《李邕书》中有言,“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他从李邕(yong)的书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锺繇等大家风格,“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他虽受李邕影响,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自有理解,融汇贯通。这也是传承了“忘形得意”的高度境界,在思想上与先人一起,神游于书法艺术的汪洋之中了。 五千年青史悠悠,炎黄儿女的血脉里,早已烙刻下不灭的文化基因,从春秋夫子的论语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孔融让梨”的典故到感动中国的故事,从泛青的竹简到粗糙的纸张,从牛皮纸包裹的记事本到泛着金属微光的屏幕,华夏文明传承的形式在日新月异,但在其中蕴涵的文化深意却始终如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晨,走过小区里幼儿园,听到孩子们郎朗的晨读声,我知道,这又会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新的一页。
二十
摄影:吴泽桦
2019 07-15
二十岁是一个魔幻的年龄。每个二十岁左右的人身上,都带着追逐幻想的真实,还有渴望真实的幻想。
不知归处
摄影:王心砚
2019 07-15
《不知归处》老家的一切就像一个又一个时光胶囊,惶惶然,发觉竟然溜过了这么多分分秒秒,外婆在的一切,不在的一切,混沌在一起,犹如半梦半醒时在脑子里走的迷宫,亦步亦趋,踽踽独行。
过人
摄影:覃国茂
2019 07-15
足球,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其魅力之大,难以形容。世界杯、欧洲杯...那场面之火爆,令人震憾。但是,中国足球的状况,又让让国人叹息不已。我们怎能跟国外队比?!怎么踢得过人家?!。。。。是的,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目前确属低下,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但整体的落后改变不了被当作茶余饭后调侃的谈资。然而,只要稍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爱踢足球的人太多太多啦,中年,青年,少儿,男的女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喜好。也就是他们,让足球的群众基础仍在,葆有希望。毕竟,还有这么多人爱着,踢着!无论何时无论怎样,都对足球不离不弃,就算是为了健康为了快乐,经常踢球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不论天气如何,他们都会到绿茵场上去奔跑去拼抢!于是,就有了这些草根球员的过人瞬间,演绎了别样的精彩。有这样的基座植根于民众,足球何愁没有希望?圆梦时刻,终会到来!
土地,洱海与大理
摄影:李玉强
2019 07-15
这组主题为《土地,洱海与大理》的照片,用航拍的视角,汲取大理的部分场景,假设土地被破坏,人们所看到的面貌。最初旅居大理跟很多人来的原因一样,喜欢这里的环境,但是随着洱海污染,土地乱开垦,开始反思居住在这里的意义,希望这组照片能从某些角度唤醒长期居住在大理和来大理游玩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陌生人
摄影:杨晓琳
2019 07-15
走过很多地方,遇到很多陌生人。看似平静的生活,隐隐有幸福的、疲惫的、好奇的、淡然的气息。我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平淡的美好。
狂欢之城
摄影:李家树
2019 07-15
狂欢,即纵情欢乐。狂欢节的起源,相传与古代罗马的农抻节有关,那时的人们为了庆贺农事的开始总要狂欢几日。中世纪晚期开始,罗马、威尼斯、巴黎等,有狂欢活动,还有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巴西都是狂欢节的热情拥护者。2011年开始,每年的国庆期间,柳州市以水为载体举办国际水上狂欢节,围绕百里柳江,以水上文化、体育活动为内容,举行陆上水上狂欢游行、歌舞表演,音乐不夜天、螺蛳粉美食节、啤酒音乐季、水上嘉年华、畅游柳江、钓鱼大赛等项目,当然包括世界水上极限运动大赛(IAC)等体育活动。柳州狂欢节上,盛大的狂欢游行是一大亮点,从上午九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人们身着各种鲜艳夸张的服饰,水上、陆上花船、花车巡游,陆上游行队伍中,有既来至法国、德国、乌克兰、匈牙利、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国际友人,还有来自柳州的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各族群众代表。“狂放、动感、欢乐”狂欢精髓,那非巴西桑巴舞莫属了。随着桑巴特有的快乐节奏在街头翩翩起舞,路边观看的人群激情被点燃,也跟着欢呼,南美人浪漫快乐的天性让人印象深刻。目前,柳州水上狂欢节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活动。
火祭
摄影:曾志勇
2019 07-15
《火祭》是北方一个很重要的风俗,在正月十六的那天,家家都在门口燃起一堆篝火,并且载歌载舞的庆祝这一节日。并找村民扮演恶鬼游走在村里大街小巷,村民加以驱赶已讨驱除霉运的彩头。
家国记忆
摄影:刘军昌
2019 07-15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一代人的人生道路和命运轨迹。他们告别家乡,拿起刀枪,穿上草鞋,背着干粮。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东海之滨到西南高地。在冰天雪地里,在白山黑水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对于参加过这些战争的人来说,那是永远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 。 冲锋的号角、挥舞的刺刀、勇敢的拼杀、英勇的牺牲。每一次战斗都是以死相搏,每一处战场,都是血肉长城 。每个老兵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段讲述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记忆 ...... 这些现在已经被和平岁月掩盖的日子,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在他们的记忆里,却很近很近。闭上眼睛,一幕幕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还历历在目;一幅幅血肉拼杀、前仆后继的战斗画面,都记忆犹新。和战友们一起挖过的战壕、住过的山村、爬过的山梁、穿过的树林、渡过的江河...... 醒来,镜中的自己,却已是耄耋之年。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回乡老复员军人”!在这个略显单调的称呼下,是一个个有名有姓的用鲜血和生命记录历史的将士们。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愿谈起自己当年的战斗经历,许多人的家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参加过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役 ......他们是无数次战争的幸存者,他们是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他们弯曲的腰背,曾经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沟壑般的皱纹,铭刻着不朽的战争史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人类的字典里,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民族、为祖国奉献青春的英雄们!人民的英雄永垂不朽!人民的英雄,人民永远记着你们 ......
那年少时
摄影:韦星阳
2019 07-15
《那年少时》 韦星阳 回眸是感恩:是我感恩大地,那里的翠绿、山河给了我希望,金穗养育了我的成长;是感恩爹娘一丝一缕、一饭一粥的喂养、压弯了肩腰,默默无语还很刚强;是感恩时间给予四季留下一份份宽容、忍让。 回眸是珍惜:是珍惜一步一步,从黑夜走出星光,没有失去方向;是蹒跚后依然前行的倔强,是风霜雪雨后沐浴阳光的欢颜、获得。 回眸也是远望:远望是骑在历史肩上的跳跃,回看得多深就能望得多远;远望是对教训解读后的自信,经验让人产生更大理想,踌躇满志是为了明天扬帆远航。 《那年少时》是一生财富。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