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扯中的平衡,三位女艺术家共“撰”当代女性的时代困境

• 2023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 •
“生活在别处——影像时代 爱在大理”


赵欢,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毕业于荷兰HKU视觉艺术学院(Utrecht 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Art and Design) MA Fine arts ,并获得英国皇家自由大学艺术学双硕士学位。于2006年10月回国,为成都蓝顶艺术中心职业艺术家。创作形式: 绘画、装置、影像。
王鹭,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成都。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副教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摄影、影像等方面工作。创作类型:装置、影像。
何琳琳,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3年至今工作、生活于成都。五彩基金教学主管。创作形式:绘画、装置、影像。
三位女艺术家采用“书写 ”的方式,将各自的困惑和具体感受表达出来。三者以外另一支笔联结着彼此,代表着所属的同一性别身份,它借助三位互相拉扯的力量在一面映着天的圆镜上“天书” 。浓重、静默无言。各自“书写 ”的承载物是镜子,象征着自身。三人在努力对抗者环境的拉扯,维持着第四支笔的平衡下,各自奋力够着所属自身的镜子,奋力地表述着。
►《撰》展览现场
父权文化创作了单一的理性逻辑。女性的力量极少能够得到真实的再现,女性的身体也更多是在男性的凝视中得到重视,而很少获得自我审视。在既定的逻辑中,女性应当并且只能是柔弱而需要保护的。“母性 ”也成为女性理所应当承担更多抚育下一代的原因。
►《撰》展览现场
而实际上,“女性”除了生理性别和体貌性别,更多是一种“社会性别 ”,即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的,“社会性别”是在不同社会阶段以及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约束训导而成,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女性”特质,是后天由父权文化训导形成的概念,从而成为约束女性的来自多方面的力量。女性正是在这些不同力量的拉扯中,企图达到自我的平衡。
我们在作品《撰》中看到了力量的拉扯与自我的审视。拉扯来自自我与外界的抗衡,审视来自面对镜子的书写。
►《撰》布展现场 赵欢(前)何琳琳(后)
赵欢阐述道:“成为母亲,当育儿成了女性一个人的事,一年年再也无法掌控时间,渐渐退出了艺术创作的空间,时间如同碎片般被填满,创作成为种奢侈,慢慢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所有的道德凝固在“母亲”这个角色上,在隐去个性后的我不停挣扎着找寻一种平衡和体面,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认输,女性就只能取舍或者分裂…… ”
对于作品“撰”,王鹭表达道:“与自我的内心精神世界对话,如同从镜中窥视 这现实的世界。尝试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相揉合,无论是沾满色彩的画笔、还是绑住灵魂的绳索或斑驳字迹映透出的自己,都怀揣着某种悲剧性礼赞。那些来来回回中的片刻凝固,恰似某种挣扎与迷惘,似有非无地被时光施了魔咒。
三人的彼此拉扯之力造就了映向天空的圆镜上的抽象“字迹 ”。从具象到抽象,一切尽在无言中。各自书写的镜面经由一遍遍书写,重复,覆盖,最终变成一块整体色彩,成为抽象图案,成为一种无声的呐喊。
►《撰》展览现场
同时在本次一起展出的还有C.sth 的系列作品《孑》。这是持续活跃在成都艺术文化圈的女性朋友们的“一寸肌肤 ”。代表岁月痕迹,亦是成长的见证。
►《孑》布展现场
►《孑》布展现场

►《孑》布展现场 作品来源:赵欢、王露、何琳琳
在 C.sth 的创作中,无论是《撰》中女性在拉扯与反抗中自我反省与自我力量的表现,亦或是《孑》中来自日常物与女性“一寸肌肤”的共同呈现,不同于多数女性主义作品中过于直白的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分强调,或对于两性关系单一粗暴的二元对立,C.sth创作小组更以一种内省而沉静的方式,放弃对于父权制结构的直接攻击。
致力于探索与发现自我的力量与身体,在男性主导的现实中构建真实的自我,获得书写的权力,成为C.sth本次参展作品的亮点,正是在那不停歇的质疑、反抗、拉扯、自审、行动中,成为女性艺术家最无限的力量和生机所在。
END
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


更多大理国际影会资讯
敬请关注“大理国际影会官网”
“大理国际影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