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会精彩抢先看 | 欧阳世忠策展:《壹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首页
ꄲ
作品
ꄲ
影会精彩抢先看 | 欧阳世忠策展:《壹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生活在别处——影像时代 爱在大理”
8月31日—9月05日
展览名称| EXHIBITION
《壹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策展人 | CURATOR
欧阳世忠
参展艺术家 | PARTICIPATING ARTISTS
郭淑玲 黄龙奇 任桄林 小 刀 虞素珍 卓礼丰
展览地址 | 床单厂二楼2-L/M
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到来。从那一刻起,我们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程。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将去何方?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和反复地追问。
《壹场寻找自我的旅程》是一场有关六位摄影师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摄影思想之旅,他们在或长或短的创作过程中,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捕捉美丽的风景、静谧的时光、丰满生动的人物……每一张影像都是对自我和灵魂的拷问,每一次快门都是对世界的热爱和尊重,每一次定格都是对时间的独特解读。摄影师们更是通过深入挖掘,带观者进入了一个有关成长与变化,遗失与留存、人性与生活、文化与信仰的世界。
让我们放慢脚步,跟随摄影师的镜头在这场旅程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袤,凝视这个世界,寻找自我。郭淑玲的《潮汐》展现了时间与自然的相互交融,潮起潮落,留下的不仅是海浪的痕迹,更是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卓礼丰在《涂生涂长》中,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变化,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改变;黄奇龙的《西海固》呈现了人类在荒凉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通过展示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思考;任桄林的《愈入森林,愈见大树》将目光聚焦到遥远的非洲大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上,深入探讨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小刀《眼泪的温度》则从情感层面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温暖,让我们思考人类情感的力量及其复杂性;虞素珍的《寻找》是在寻找自我和成长的过程中,呈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和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这里的每组专题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的故事和深意,完美地将摄影艺术与思考人性、生活、文化、信仰等主题相结合,引领我们反思每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价值。同时,这场旅程也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在的思考,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这场旅程,唤醒了我们的思考,也激发了我们的想象,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也有悲伤……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哈尔滨摄影家协会会员。《禁止符号》入展2021年映画廊•798冬季摄影展;《形式与实质》入展2022年映画廊•798夏季摄影展。
本项目以大海为观照冥思对象的意识思考过程,2021年拍摄于渤海仙人岛。
大海潮起潮落的美丽景象和自然世界共存共荣,人类社会瞬息万变的快速发展,所造成全球生态与气候的演变,藉此所提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关怀和警示。揭示了每一个体人心在内的自然万象,在自我心识的流变中呈显的迷离、朦胧、恍惚,以及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从自我的执着中,从漫无边际、纯粹的诗意审美中,从刹那间对真谛的体悟以及时间轮回的踌躇中,醒悟过来,返回灵魂的原乡。
《潮汐》评语:
大海的潮汐现象代表着自然界中一种规律的循环,同时也寓意着人类社会的瞬息万变。这组以海为基的作品,郭淑玲基于女性的身份与态度,在时间的跨度上涵盖了我们的人生,在空间的维度上凝练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情感似乎被作者有意隐匿,思绪的波澜潜藏在影像的表征之下。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该如何与其共生?人类需要大海,凭海而耕,向海而生。“生”并非单指生存之意,而是指在潮汐的律动中,感受内心的柔和,从而获得新生的力量。在看似平实的画面下,作者在自我观看以及借用他者的观看视角时有着非常敏锐的把握。她不靠视觉美感吸引眼球,只靠观看本身的力量---通过观看对现实问题的发现。作品深入剖析海洋环境空间与人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和矛盾,令观者在观看时仿如身如其境,引起共鸣,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干沙滩上花不开,想喊云彩落下来,喊了一年又一年,喊的哟日日落尘埃。”在中国西部腹地,黄土高原沟壑深处,有一块特殊而神秘的土地,这里是清朝大臣左宗棠喟然兴叹的“苦瘠甲于天下之地”,是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给予的“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里是西海固,一个读出来都略显苍凉,地图上没有概念,但却是宁夏悠久历史代名词的地方。
西海固地区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中原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交往的重要门户。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林则徐被贬伊犁,走的都是这条路。王维路过,更是吟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通过这条古道,人们仿佛可以清晰地看见往昔朝代的兴衰更替。可就是这样一座千年古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战乱、天灾等多重因素,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变成了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的一片荒漠。西海固的苦难,是人的存在与自然退化的矛盾;西海固的历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争夺、相互依存的历程。在岁月的年轮里,这里的人们是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是如何在生命的边缘存在的?一路走来,西海固,你的内涵和外延还是贫穷吗?
带着疑问与思考,我与西海固在影像的世界里“相遇”了。西海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黑白影像、四方构图中相互碰撞,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不前又匆匆而过,空间即像是一幅凝滞的黑白画卷又时刻在变换着新颜。黄土高原上矗立的村庄,沧桑又坚毅的脸庞,拔地而起的新建筑,纵横交错的道路,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片曾经古瘠不宜居住的土地上,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以一树执念,绚烂成灵魂的永恒,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崭新的故事,造就灿烂的神奇,即便青山绿水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艰涩的求存情状却再也不见。西海固正以让人惊艳的改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前行。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再唱花儿等你来,花儿一唱天下春,花儿一唱幸福来。”西海固就像歌里唱的那般,今非昔比,这个曾经神秘的地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会破茧而出,化作绚烂的蝴蝶美丽蹁跹。
《遇见西海固》评语:
等雨的日子结束了,拾荒的日子结束了,被禁锢的命运结束了。走进西海固,一切都在,一切又都不在,熟悉又陌生。
未来的西海固,将会是怎样的?也许会更现代化,更繁荣昌盛,也许会更独特,更有韵味。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可以从摄影师方方正正的黑白影像中,看到西海固的过去和未来,看到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看到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梦想。在这些影像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屈不挠,也看到了人类在追求进步和发展时的奋斗和努力,从而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这些影像,不仅是西海固的记忆和未来,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记忆和未来。
亚洲摄影家联盟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摄影金奖及各类奖项,同时得到业内知名人士和社会的肯定 。2020年荣获全国二十二届艺术摄影大赛优秀奖,2021荣获亚洲前十名摄影奖、2022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赛展、2022年入选四川省十八届摄影艺术展、2022年荣获人民摄影报评选为明星摄影家、2023年4月入选参加53个国家的深圳国际摄影展。
在这样的空气中,你轻松地呼吸着,信心满满,心灵轻盈,幻入画中。在高地的清晨一觉醒来,心中就会想到:我在这里,来到了我应该来的地方。
——凯伦·布里克森《走出非洲》
这里是人类最早的祖先Lucy的故乡,是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多宗教融合的非洲国家,也是咖啡的发源地,这里还有全世界最古老的原始部落习俗和文明。这里是埃塞俄比亚,一个地处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一年拥有十三个月阳光的地方。
埃塞与中国相隔万水千山,从地图上画两点间的距离,也要横跨西南亚、印度洋的阿拉伯海,直抵赤道。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让我对那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向往。
土著与草原,原始与狂野,这是埃塞借岁月老人的手留给世界的礼物。除此之外,这里也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哲学:散居着的若干黑人部落族群,他们的肌肤上绘满了图案,无论男女对赤裸身体完全释然,唇盘族也让初来乍到的客人“惊艳”,这里的人们和这片土地完美契合,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些部落中基本上还保持着原始的物物交换原则,用茅草泥土搭房,牛粪抹墙,低矮简陋,出入都要弯着身子……见识了叫人不可思议的、远离科技和现代文明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那种原始的生存状态令人难以置信。
在这里,我用镜头零距离聚焦,定格埃塞一张张热辣阳光下的滚烫灵魂的异域特写,感受生命的颜色,感悟生命的力量。我在拍摄中以“直接、参与、审视”的东方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和诠释一个在发展中且具有新非洲精神的埃塞俄比亚。虽然按照现代文明的某些尺度来看,它常常被视为落后、贫穷与原始,但就整个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更为全面综合的视角上看,埃塞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与存在意义。对于苦难的抗争与新生的向往,是所有一切生灵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任何外来力量也压抑不住的。在与尘沙裹挟的世界相抗挣的埃塞人,终会迎来旭日朝阳般的火光,正如那草原的土著,赢得狮子的尊重一样。永恒的过去很快就会遇到即将到来的未来。
这里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土地,飞禽走兽、河流奔腾、生命不息。约20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从这里走向世界。然后,有了你、我、他,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愈入森林,愈见大树》评语:
人类总是向外追寻深藏心灵深处的奥秘,每个人心中也许都隐藏着一个“非洲”,充满原始与神秘。“我在这里,来到我了应该来的地方”,任桄林在她的作品《愈入森林,愈见大树》中,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带我们走近埃塞俄比亚这片原始非洲大地,走进“被太阳晒黑的人民居住的地方”。赤裸的身体、原始的图腾、蛮荒的大地,奇异的习俗,人与动物共存、与大地相融的生存法则和强健的生命力,野性与震撼相互交叠,自然法则与人性的疼痛交织。
随着旅游的开发与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埃塞俄比亚这片神秘的土地上逐渐融合。摄影师意图通过此时此地的视觉力量探讨影像与心灵之间的张力相互作用,将摄影价值的最大化成就于个人切身体悟的最大化之中。作为来自文明社会的见证者,摄影师以东方视角深度审视和思考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差异性,促进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共存,寻找人与自然、过去和未来的连接,期待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更迭。
诗和远方的追寻,都是为了映视内心。观照内心,安住当下。
《拾年肖像1000系列》——《眼泪的温度》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面孔成为了独特、灵动的存在。他们背负着欢乐与痛苦,重逢与离别、爱与恨,童年与成长、生与死交织的故事。而“情绪”则成为这个系列作品的突破点,每双眼睛凝结着他们深沉而真实的情感,却也透露出一种勇气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眼泪的温度》是《拾年肖像1000系列》中珍贵的片段。摄影师在日常生活中遇见了许多独特且有趣的灵魂,他希望通过镜头留住他们与自己的印记。每位被摄者在镜头前接受摄影师的深度专访,回答关于灵魂的72个问题。一场对话让他们直面内心,述说属于他们的故事,同时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整理内心世界,疗愈自我,以勇敢坚定的姿态迎向摄影师的镜头。这些肖像不仅仅是一张面孔的凝视,它们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回响。这个系列每年会对出镜者进行一次采访和拍摄,目前已经持续3年,300多位出镜者,1000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通过这份真实而持久的记录,摄影师试图以个体的经历来见证我们时代的变迁。
在创作过程中,摄影师运用独特的沟通技巧和极简感灯光,以展现主题的纯粹和丰富内涵。他舍弃修片,追求真实与质朴。每幅照片都蕴含深意,如诗般简洁有力,呈现出那些从悲伤中蜕变而来的真实之美,闪耀着深入人心的光芒。
眼泪作品的核心在于人性。每个人身后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生活问题,然而,在镜头前,这些问题被剥离了琐碎,只留下纯粹的情绪瞬间。每张肖像都是一面镜子,观者能从中看到自己。它们引领我们深入内心,唤醒我们未曾觉知的情感。
《眼泪的温度》在大理国际摄影节的展出旨在与观者对话与交流。这些肖像作品不仅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引发观者思考。当我们深入每张照片,那些凝视着我们灵魂的眼眸,将触动我们最柔软的内心,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此,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而美好。
小刀的《眼泪的温度》,“眼泪”是主角,是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力媒介,“温度”是回味的情绪,是无声的话语,是疗愈的力量。摄影师在这组作品中,在黑白画面中融合了诗意和直觉,近距离捕捉眼泪的流淌、闪烁、蒸发,诠释关于现代人的内心独白,寂寞、私密、记忆,镜头下的人物或真实,或精致、或无奈,但都散发着安静的气质,将观者带入一个全新的凝视世界,引发人们对失去、遗憾、温柔的思考,让人们在悲伤中找到希望和方向。
森山大道曾经说过:“人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自己的伤痕,并且各自咀嚼着其中满满的苦涩。个中滋味无以言说,唯有自己明白。”个人情绪本身是没有办法公之于众的,但是摄影可以。当我们看到影像中的人物通过“眼泪”正视自己最私密的悲伤时,共鸣和代入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我们的故事,而我们的故事变成了他们的眼泪。我们不禁会思考: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悲伤来自何处?流过泪后,是不是就能告别过去,继续前行了呢?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海曙区摄影家协会会员;
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对别人来说也许没什么特别,但对自己来说也是与众不同。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花开花落,都是生活的颜色。生活中的重要时刻,那些精彩的瞬间,春花秋月,冬去春来、燕子南飞,当我们悄悄用镜头收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不知不觉间已把时光停留,把瞬间凝固,当我们老了,翻开那些照片,反复欣赏、回味无穷,一定会无限感慨,而不是只有空白实实弥足珍贵。
近两年来的努力下,多幅作品获得全国、省、市摄影大赛,刊登在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杂志、摄影世界杂志和照相机杂志。
记忆是条长长的线,在我走过的路上缠绕。我沿着它的痕迹,一路往回,看见琐碎的自己,安静的走在岁月的大马路上。
天地宽广辽阔,日月沉浮一瞬,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轨迹,在相同时空的无数个时刻里,邂逅相遇,奔赴生命中的每一场山海。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善园湖畔、塘西古镇、象山的蓝天下……一处景,一片云,一朵花,一个未知的瞬间,一次不期而遇的美好。
我以记忆作为切入点,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视角,不同的时光,从彩色到黑白,从清晰到模糊,从数码到胶片……底片, 由于曝光的地方反应变黑,没曝光的地方被清洗较亮,所以胶片上的影像是黑白颠倒的。我利用黑白颠倒这一特性,让现实和虚幻碰撞,“阴阳”两面共存。颠倒乾坤间,捕捉与凝神,一种有别于现实,亦真亦幻的陌生、新奇、荒诞感充斥其中。我希望用感性主观的象征性隐喻打破纯粹理性客观的记录束缚,通过这样的视觉影像再造,达到场域和情感的共鸣,赋于影像新的生命,扩展它的外延和空间,让世界诞生另一种可能。
时光飞逝向前,岁月成为流年,循着城市的脉,一切在共时之中涌现,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一条永不停息的回忆之河中涌动,寻找记忆,寻找时光。
《寻找》评语:
在某个平行时空,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以另一种方式邂逅、重逢。摄影师虞素珍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记忆,在同一个位置,用同一个视角,从彩色到黑白,从清晰到模糊,一段段记忆的碎片,真实与虚幻,光明与黑暗,人生的两面,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在画面中找到了共存的可能。在捕捉和凝神的瞬间,摄影师仿佛拥有了超能力:让时间停止,让空间扭转,这种将物质与意识高度融合的物我和谐又因其阴阳轮转,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这个过程又不断创造出物质世界里可以被图解的图像,让观者基于图像中的虚拟部分注重的不再是构图的关系,而是产生主观知觉,对变幻、模糊的区域进行主观的定义,赋予新的含义,寻找自己的或是他人的记忆。
现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乐清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并展出。
乐清湾,位于瓯江入海口北侧,深入瓯越大地的半封闭海湾,潮流通道形。其北岸,大部分属乐清市域,有清江、白溪、水涨等河流注入,拥有绵延近百里长的滩涂资源,具有特定的地形风貌。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乐清湾已发生巨变。滩涂在演变、在成长,呈现的是日新月异的面貌,还有沿涂人开拓创新的成果……所见所闻的不仅限于当前,能追溯以往,可展望未来。
沿湾区域原有滩涂养殖的功能逐渐退化,更替为工业园区、商业住宅、现代农业、商务休闲等等,各种新业态的出现,覆盖住原有风貌,进而向东海水域蔓延,继续培育出另类附加值。
在发展和演变中,各类景观、构筑物、设施、小品及小地形、小地貌组成新的景观带,替换原生态的滩涂天际线。通过事物组合、时间堆栈、空间切换、视觉筛选,记录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图像中采用对比、比喻、借喻、暗喻、拟物等修辞手法,以期增加表达力和感染力。
山海相连,依水而居。新事物依附临着旧事物在时间的废墟上落地生根、抽穗拔节,不久的将来又是另番景象。而看似不起眼的小画面,将成为转眼即逝的记忆。
乐清湾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逐渐发生了功能性的转变,这种改变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也塑造了新的风景。卓礼丰的《涂生涂长》在表面上看是一组关注城市变迁和环境问题的作品,但作者不局限于局部的环境问题,而是从各类景观、构筑物、设施、小品及小地形、小地貌等组成的“新风景”去思考生命、时间、空间,社会及自然的关系。
在这组作品中,无论是表现城市和社会的变迁和更迭,还是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作者关注的不是图像与观看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与观看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留白和隐匿情感,通过可见的表象来揭示其背后的本质,或者说是以可见的“新风景”来思考不可见的“真实”。作者选择让作品成为观者与之互动的媒介,让观者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投射到其中,给予大家开发的表意空间,通过凝视进行情感的共鸣和交流。
更多大理国际影会资讯
敬请关注“大理国际影会官网”
“大理国际影会”公众号